
兴安,位于湘桂交界处,距桂林只57公里,人们往往与它擦肩而过。对大多数游人来说,单是如诗如画的漓江山水就足够尽兴而返了。兴安,则如同一部典藏的古籍善本,需要静下心来,仔细翻检。
当地人称兴安为水街。水街指灵渠穿经兴安县城。在古代,曾是南北商船的中转站和货物集散地,如今,店铺栉比,商贾云集,秦楼楚馆,极尽繁华。清代学者苏宗经云:"行尽灵渠路,兴安别有天。经缘桥底人,舟向市中学。浆脚挥波易,蓬窗买酒便。水程今转顺,翘首往前川"。足见这里是文人雅士游历之地。
水街布局南秀北雄。在不到一公里的南渠两岸,整齐地排列着一坊坊居民小区。坊与坊之间的街道,青石铺地。迎街的民居"青砖灰瓦白粉墙,肥梁胖柱小闺房"。上面住人,下面为店。店不大,生意红火,尤以经营米粉最旺。说是秦始皇当年修灵渠,部队大多是陕西人,吃不惯大米,将大米磨粉,制作了类似"恰饹"的面食。经长期改造,做法和吃法很讲究。和面加卤水,使面又筋道。食时拌葱花、芫菜、蒜泥、黄豆、椿芽。味道清醇。食荤者另有烧肠、卤肝等八种配料,香而不腻。油泼辣椒则是必备的,兴安不少人都是秦军后裔,想来秦人"一碗面条喜气洋洋,少了辣子嘟嘟嚷嚷"的偏好流俗至今。米粉好吃不贵,见一家"老罐米粉店",不论卤粉汤粉,三两一碗,只卖8元,顾客自然多。不只米粉,东北饺子、兰州拉面、山西刀削面也有好几家,北方饮食在这里大有根柢。
连接两岸街区的是横架在灵渠上的十一座石拱桥,最古老的当数马嘶桥和万里桥。马嘶桥传为马援所建。说马援当年到此马嘶桥断,故募捐重修。万里桥则为唐代李渤修建。有碑为证。两桥高十余米,三层檐顶,为兴安最醒目建筑。亭下装有汉白玉栏杆,凭栏远眺,见渠水清冷,画船悠悠,花树夹岸,琴韵低回,"千家屋舍接长川,古渡斜阳乱泊船。春树春波浑不辨,一林樯画一林烟"。
桥头有古碑一通,碑文为明成化年间广南钦差大臣吴玉亲撰,内容除褒扬湖广都指挥陈望仁"捐所有,购群材,募众技,卜日肇工,凡三阅月"而修复桥亭,"由是商贾群集,贸易傍午,耸然为一邑之伟观"的善举外,有段议论,对今为政者有益:"君子之善无大小,要在出于诚而已。善出于诚,虽小可录,由此可推见其大","事虽不甚大,费虽不甚厚,而为善之心则出于诚也"。
万里桥亭从明初修建,几度兴废,迄今600余年,世道沧桑,历史掌故颇多。说是明朝奸相严嵩被发配,途经万里桥长叹:"兴安城郭枕商丘,湘漓分水南北流。万里桥头风雪暮,不知何地望神州"。又据说此前曾弹劾严嵩而贬谪广西的刑部主事董传策也到过万里桥,并诗:"忆昨含香侍圣朝,风烟回首隔迢遥。客游忽到三江峡,世路今过万里桥。笼内乾坤人独醒,舟中日月赋堪消。戍楼哪更炎荒远。横笛秋天爽气飘"。两诗虽是感慨遭逢之作,但一个颓丧而心不甘,一个襟怀旷达,字里行间透着脱离樊笼的轻松。文如其人,品格高下,涉笔立意,是无论掩饰不了的。巧合的是,严嵩贬之时,也正是董传策平反复职之日,两人又曾在万里桥亭相遇!忠奸有判,个中命意不言自明。
兴安之佳,得益灵渠滋养——历史悠久,风光秀美,古老与时尚、传统与现代、人文与自然和谐交融,是值得一游的地方。 |